夢幻的傳統工藝品【薩摩切子】為何
江戶切子與薩摩切子的差別為何?
從職人角度來看薩摩切子
總結i
周邊信息

「薩摩切子」這項的美麗玻璃工藝,誕生於在19世紀時被稱為「薩摩藩」的鹿兒島。曾是對外貿易重要產品的薩摩切子,其作法一度失傳,直到近年才在專業職人的手中復興。這次,我們親自踏訪成功重現薩摩切子的「薩摩玻璃工藝(株式會社島津興業)」的工廠,實際了解薩摩切子的製作過程以及職人們對於薩摩切子的熱情與理念。

夢幻的傳統工藝品【薩摩切子】為何

薩摩切子的玻璃杯

兼具美麗與實用的薩摩切子

所謂的薩摩切子,是指將透明玻璃與彩色玻璃層層疊起後,以切割技術在表面刻出各式各樣紋路的玻璃器具。經過精雕細刻的表面,打上光芒後閃耀得就像珠寶一樣。 不僅具有實用性,光是欣賞這項傳統工藝品的美麗外觀就令人心醉

島津興業的有馬先生

像我們解說薩摩切子的「薩摩玻璃工藝」有馬仁史先生

薩摩切子為日本鹿兒島縣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品之一。可惜時至今日,鹿兒島製作薩摩切子的公司只剩下5間。而在那之中,進行從玻璃成形到加工的完整製作過程的只有包含「薩摩玻璃工藝」在內的2家公司。

薩摩切子「復元 船形鉢」

雕刻了展翅蝙蝠與太極圖案,充滿魄力的「復元 船形鉢」

薩摩切子誕生於幕府末年的1840年代。
在當時,以英國為首的西歐列強都設法在亞洲擴大自己勢力,為了對抗這股外來的強權薩摩藩的藩主島津齊彬推動「集成館事業」(近代化、工業化事業),薩摩切子便作為這個計畫的一環而誕生。
薩摩切子的最大的特徵就是在透明玻璃鋪疊上一層彩色玻璃後,用切割技術在表面刻畫圖案製造出的漸層效果「濛暈」。雕刻精美的玻璃容器經過光線的折射後閃耀著夢幻的光芒,是非常高級的工藝品,在當時被用來當作曾送給其他大名(籓的領導人)的禮物。

一度失傳的傳統之美再度復興

薩摩切子「銚釐」

以「部分鋪疊」的特殊技術製作而成的「復元 銚釐」

集成館事業雖然在日本的近代畫上有著不小的貢獻,但在齊彬死後計畫被大幅度裁減,到了1877年的西南戰爭時,薩摩切子的製造被中止,其技術也隨之逸散。
復興已失傳的薩摩切子的計畫是從1985年開始的。
主導此計畫的是與齊彬關係很深的「株式會社島津興業」。在曾是集成館事業中心地帶的鹿兒島磯地區設立「薩摩玻璃工藝」後,積極投入薩摩切子的復興計畫。
復興計畫從文獻解讀,研究江戶末期的薩摩切子實品等等基本中的基本開始。僅僅從1張照片就要判斷出如何做出造型,以及必須切割及上色等等,復興作業據說進行得十分艱苦。而年輕的職人們懷抱著滿滿的熱情與堅持,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終於掌握了薩摩切子獨特的切割手法,以及重現紅、藍、紫、綠、黃、金紅等當年的上色技術。過了百年左右,薩摩切子終於成功復興。

開發新技術創造藝術的新境界

雙色薩摩切子

用新技術「雙色鋪疊」製造而成的酒杯

薩摩玻璃工藝不僅致力於傳統技法的復興,也積極投身於新技術的開發。
其中一個就是在透明玻璃上鋪疊2種不同顏色的彩色玻璃的「雙色鋪疊」。薩摩切子原本就以漸層效果為特徵,使用雙色鋪疊技術後,更是呈現前所未有的夢幻「多色漸層」。
於21世紀展現出全新樣貌的薩摩切子,想必此後也會繼續源遠流傳。

江戶切子與薩摩切子的差別為何?

薩摩切子近照

由切割技術製造出的漸層效果為薩摩切子的特徵

有另一種與薩摩切子相像的工藝品叫做「江戶切子」。江戶切子誕生於1834年,由江戶大傳馬町(現在東京都的中央區)的玻璃職人所開發。進入明治時代後,此工藝的技術越加發達,中間不曾逸散而一直傳承至今。
雖然薩摩切子及江戶切子都是日本的代表性玻璃工藝「切子」,這2種最大的差別是切割的技術不同。傳統的江戶切子是在玻璃的表面做出俐落的切割,而薩摩切子則是改變多樣的角度,採用比較大膽的切割手法。
不同手法製造出來的成品,讓江戶切子看起來擁有較光滑、細緻的紋路,而薩摩切子則因為凹凸面較大,較為生動有魄力,並擁有精緻的漸層。兩者皆有獨特的魅力。
雖然普通人很難一眼就分辨出薩摩切子與江戶切子的不同,但只要實際觸摸看看,就能從彩色玻璃的厚度、切割的深度等了解到之間的差異。

江戶切子近照

薄的彩色玻璃上施加了精細雕刻的江戶切子

另外,江戶切子的原料除了會使用跟薩摩切子一樣的水晶玻璃外,有些也會使用便宜的鈉玻璃。另外雕刻的花樣從簡單到複雜,相當多變。因此江戶切子的價格有極大的差距,舉小的「清酒用酒杯」來說,成品從5,000日圓到將近10萬日圓的都有。

從職人角度來看薩摩切子

薩摩切子能成功復興,歸功於背後支撐此計畫眾多職人的熱情與堅持。這次我們向薩摩玻璃工藝中實際參與薩摩切子製作的職人之一,松林雄一郎先生進行訪問。

職人專訪

薩摩切子職人的松村先生

復興計畫初期就參與薩摩切子製作的松林雄一郎先生

從第一次接觸薩摩切子的製作以來,松林先生至今已有33年的經驗。拿著雙色鋪疊的薩摩切子及切割作業上會使用到的輪盤,他向我們分享了製作薩摩切子上的困難及樂趣。

ーー首先,能簡單地告訴我們薩摩切子的製作流程嗎?

薩摩切子的製作,可以分成「玻璃製作」及「切割」兩大部分。
在塑形方面,首先將玻璃材料混合並熔化以方便製作透明玻璃及有色玻璃。 接下來,將熔化的玻璃裹在竿子外圍(纏繞)後,將透明玻璃和彩色玻璃層層鋪疊(著色)在放置於地板上的模具中。之後,將玻璃吹入金屬或木製模具塑形, 並加熱附著在竿子上的玻璃使其能順利延展開來形成成品的形狀。 最後,讓玻璃成品冷卻約16小時(緩慢冷卻)後,玻璃製作便告一段落。

纏繞

在高溫的爐中,讓玻璃包裹在竿子外圍的「纏繞」步驟

著色

鋪疊透明玻璃與彩色玻璃的「著色」步驟

去除雜物

人工去除玻璃中混入的雜物與氣泡

切割作業的步驟,首先進行在玻璃上標上切割處的「標記」步驟,之後放上高速旋轉的金剛石砂輪上進行「粗割」切割作業,及雕刻細緻圖案的「石刻」。接著,以「木盤研磨」及「刷具研磨」打磨切割線與切割面後,用布製圓盤「打磨拋光」修出光澤感後,便大功告成。

標記

確認玻璃的狀態後標上切割處的「標記」步驟

粗割

放上高速旋轉的金剛石砂輪上進行切割的「粗割」步驟

石刻

用木製圓盤進行研磨的「木盤研磨」步驟

ーー作為製作薩摩切子的職人,有沒有遇過什麼特別辛苦的事呢?

應該是製作薩摩切子時的必要過程切割吧!因為進行這項步驟時需要同時注意3個細節:第一點是正確的「線」,第二點是合適的「角度」,第三點是切割的「深度」。雖然說是專門製作薩摩切子的職人,但要在作業的同時考慮這麼多也是很困難的。為了要讓切割的作業進行得更順利,必須先把3個細節中的2個反覆練習到讓身體記住感覺,這樣製作的時候就可以只集中在其中一個細節就好。當然功力要達到這個地步要花上非常多的練習時間,想成為獨當一面的切割職人,少說需要經過10年以上的修行才行。

松村先生向我們說明

切割技術需要多年不斷練習來累積

ーー您認為薩摩切子的魅力是什麼呢?

首先是「外觀」。薩摩切子的紋路由不同的切割角度與深度組成,因此遇到光時會向寶石一樣閃出耀眼的光芒。而被稱為「濛暈」的漸層也是薩摩切子獨有之美。
另外「觸感」也是一大特色。薩摩切子的表面有許多刻痕,摸起來手感很好。這獨特觸感帶來的感動也令人印象深刻。

深紫色的薩摩切子

集結了眾多職人之手才終於完成的成品

雖然玻璃普遍給人冷冰冰、生硬的印象,但實際接觸了薩摩切子後,反而被其「溫度感」及「柔軟」所感動。這應該就是薩摩切子所獨有的魅力吧!

ーー最後,可以對喜歡薩摩切子的讀者們說句話嗎?

薩摩切子最大的特徵,是經驗豐富的職人投注渾身解數、小心翼翼切割出來的紋路。 有機會請一定要親自欣賞並接觸看看,實際感受薩摩切子「切割面的漸層」、「紋路」以及「觸感」。

親眼見識的復興過後的「薩摩切子」吧!

雖然作法曾經一度失傳,「薩摩切子」在百年之後成功復興。我們親自拜訪了職人們工作的工廠,並實際接觸薩摩切子,近距離地感受了這項傳統工藝的魅力。
想拜訪薩摩玻璃工藝的讀者,可以在他們營業時間內免費進入工廠參觀。現場可以拍照(禁止使用閃光燈),如果有機會到鹿兒島旅行,不妨親自前往體驗薩摩切子的魅力吧!

周邊信息